伦敦海蒂-韦伯博物馆最重要纳-柯布西耶珍藏将沦为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的焦点拍品,该拍卖会为2017年2月28日至3月10日骗伦敦举办的佳士得二十世纪艺术拍卖会系列拉开序幕。1958年夏天,海蒂-韦伯与纳-柯布西耶于法国南部卡马尔坦首次遇见,继而可谓了一段密切合作、硕果累累的友谊。韦伯怀著无限的热忱与决意,大力进行一连串合作项目,她顺利将纳-柯布西耶的家具设计商业化并投放工业生产,为对方出版发行平面设计作品,并为他创建和扩展市场,最后更加出资及帮助修建纳-柯布西耶设计的最后一座建筑──坐落于瑞士苏黎世的海蒂-韦伯博物馆纳-柯布西耶中心。韦伯经常被视作纳-柯布西耶的‘首席代言人’、‘精神上的女继承者’或‘良师益友’,而勒-柯布西耶则形容她为‘十分坚强、投放和充满著热忱的“怪物”’。
这批举足轻重的珍藏将还包括三幅纳-柯布西耶于1920至1940年代创作的油画及四幅纸本作品。韦伯细心搜罗纳-柯布西耶的作品,种类多样的珍藏让大众一窥他的创作生涯。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与纸本作品拍卖会的精选辑拍品,还包括他于1910年代末至1920年代初的线条高雅缜密的纯粹主义作品,亦有后期色彩斑斓的画作,展现出他多变的创作风格。
虽然纳-柯布西耶视自己为一名造型艺术家,但他极少向艺评家及公众展出这方面的作品,反而自由选择将之隐蔽。韦伯是首批喜爱其画作和雕塑价值的人,毕生致力宣传及推展纳-柯布西耶的涉及作品。
‘海蒂-韦伯博物馆最重要纳-柯布西耶珍藏’的精选辑藏品展出纳-柯布西耶的各种造型作品,同时展出他大大抗衡艺术风格定义的一面。焦点拍品将于香港(1月17至20日)、上海(2017年2月8日)、北京(2017年2月11至13日)及伦敦(2017年2月23至28日)展览。于1926年创作的《手风琴、玻璃水瓶与咖啡壶》(估价:1500000-2500000英镑),反映纳-柯布西耶讲求纯粹主义风格巅峰时日益简单的绘画语言。
他与阿梅德-欧赞凡(Ame?de?eOzenfant)于1918年联合首创纯粹主义,在1920年代的前半期专心精简静物作品,力求反映纯粹主义运动主张的秩序和纯粹理论。他抛弃简单的形态,重返至简洁的几何形状,并只使用俭朴稳重的非常简单色调。然而,他与欧赞凡于1925年分道扬镳后,作品线条显著显得更加牢固,体现他已渐渐抛弃早期作品的缜密几何形状,并转而绘画更加丰动感的形状及使用艳丽色调。
随着他大大探寻全新的表达形式及技巧,其静物画的主题也更为多变,沦为这段时期的众多改变。此不作刻画一台手风琴,琴身的折曲部分显著,令其视觉效果更加非常丰富,而玻璃杯、玻璃水瓶和咖啡壶的重迭轮廓和共线部分,则特别强调这幅艳丽的静物画的内在动感。纳-柯布西耶大大以实验方式创作,期间已完成了《门前的灰色女人、红色男人及骨头》(1931年作,估价:1,200,000-2,000,000英镑),并带入其后经常出现的数个最重要题材。从裸女的甜美曲线,到中间充满著象征性的张开的手,作品线条包括的多个主题,均沦为他创作生涯的最重要元素。
画作中央有两个极大的人像,正是作品标题所指的一对男女,他们亲近地亲吻,身体完全与对方融为一体。二人车站在打开的门前彼此比较,冻灰色和啡红色的身体构成反感对比,凸显双方的个性和天生的不同之处。二人左边的骨头分成多件碎片,画家称作富有诗意的物件(objetsa?re?actionpoe?tique)。
他利用有所不同的横切面和侧影探寻骨头的形状,使其形态几近抽象化。此部分的独特用色和点状形态,令其画面弥漫超现实主义的风格,当与旁边的具像元素对比时特别是在显著,体现纳-柯布西耶十分理解当代的巴黎艺术。
《门前的灰色女人、红色男人及骨头》融合了天然对象和人物,表明大大自然对他的创作更加最重要,为他冲破早期纯粹主义的容许,开始辟全新的创作路径。《静物与人物》(估价:1,500,000-2,500,000英镑)用上多年时间创作,从1927年、1938年以后1944年才已完成,是糅合纳-柯布西耶多个经典主题和题材的最重要作品。作品呈现出多种艳丽色彩与形态,融合他作为画家和建筑师的创作手法。
他于画作中央以深色线条勾勒一个大水瓶的轮廓,而左边有如雕像的女人占有构图画布的高度。于众多形态、线条和色彩中,这两件对象代表了纳-柯布西耶画作的两个主要题材——静物与人物。
而在这幅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大型作品中,他在其他地方绘画了建筑师常用的一支管和木三角尺,作为代表自己的视觉符号。生动而出众的《静物与人物》充满著纳-柯布西耶的原创图像,全面且了解地刻划他的艺术生涯,展现出其创作之路的有所不同面貌。
韦伯既是纳-柯布西耶的好友知己,也是合作伙伴和赞助者,二人的关系十分尤其。纳-柯布西耶于人生的最后十年声名大噪,韦伯的企图心、胆识和对他的反对意味著功不可没,令其他能享有盛名国际,沦为至今仍然倍受尊崇的艺术巨匠。
本文来源:澳门最新网站游戏-www.tiaola.org
扫一扫关注我们